查看原文
其他

京津冀协同一体化换新颜,凤凰展翅向未来!

民企管控 华彩集团管控 2022-08-06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和点赞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2019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5周年,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顶层设计下,京津冀三地“一张图、一体化、一盘棋”,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明确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正式拉开了京津冀大变革、大发展、大跨越的历史性序幕。


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将“京津冀一体化”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随即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三地功能定位,确立了区域空间布局,疏解非首都功能,梳理重点发展领域。


2015年12月,交通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


201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保定安新县,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并将其形容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2019年1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6方面要求。


至此,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我国重大国家战略已经步入第5年,京津冀一体化进入爬坡过坎期,多项产业链亟待新突破,各项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各地发展规划陆续发布,古老的京畿重地已经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该战略目前取得了什么成效?已经步入了什么阶段?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未来有什么发展机遇?华彩认为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广大改革者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文 | 张    萍

编辑  | 霍思宇


1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概要

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从京津冀区域发展全局谋划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强战略设计,推进布局调整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京津冀三省市定位分别为,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是: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中期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协同发展机制有效运转,区域内发展差距趋于缩小,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新局面。远期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在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规划纲要明确了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推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构建以重要城市为支点,以战略性功能区平台为载体,以交通干线、生态廊道为纽带的网络型空间格局。

2

阶段性发展成就概览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安排,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5年以来,京津冀三省市逐步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势,朝着协同发展的目标迈进,实现了协同发展良好开局,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体系基本建立。2015年6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实施,规划纲要明确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围绕落实规划纲要,印发实施京津冀“十三五”规划,编制完成京津冀空间规划,出台实施交通、生态、产业、科技等12个专项规划,基本构建起目标一致、层次明确、互相衔接的规划体系。


第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良好成效。为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北京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规划建设,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实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增量、疏存量相关政策意见,稳步推进一批条件成熟的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学校、医院等有序向外疏解转移。下图为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四个方向,图中绿色的两个方向是已经开始进行的,黑色的两个方向是尚未开始进行的。

 

第三,交通一体化加速推进。交通一体化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和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条件,作为协同发展的“主骨架”“先行官”,五年来三地路网越织越密,京张、京霸铁路等重大轨道交通项目加快建设,一批“断头路”和“瓶颈路”打通扩容,连起了“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城镇体系,主要城市之间的“1小时交通圈”、主要城市与周边卫星城市间的“半小时生活圈”正加速形成,各种资源要素在区域间更加便利流动,为协同发展带来了发展良机。截至2018年底,河北与京津先后联手打通京台、京港澳、京昆、首都地区环线等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对接路,总里程达1600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7条首都放射线北京段已全部建成;京津冀交通一卡通在三省市实现互联互通,发卡数量已累计超过180万张。

第四,产业加速创新协同发展。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加快建设,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成立并有序运转,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出台实施,京津冀手机漫游费和长途费取消,现代汽车沧州第四工厂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一批重大改革举措稳步落地,探索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从区域生产力整体布局出发,明确三省市产业发展定位,理顺产业发展链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立足区域、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优势产业集聚区。重点是明确产业定位和方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转移对接,加强三省市产业发展规划衔接,制定京津冀产业指导目录,加快津冀承接平台建设,加强京津冀产业协作等。


第五,生态环境保护成果突出。建立了健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引滦入津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引黄入冀补淀等重大工程加快实施,不仅如此,京津冀三地还完成了新一轮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统一了预警期间主要污染物的减排比例。2018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累计下降42.7%。在更广阔的京津冀大地上,2018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8%。京冀两省市还签署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对密云水库上游实行生态补偿。5年来,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合作项目累计造林50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完成建设任务122万亩,进一步筑牢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绿色生态屏障。


第六,公共服务一体化逐步完善。京津冀正大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特别是北京正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河北延伸,强化就业、养老、社保跨区域政策衔接,提升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新突破。五年来,京津冀地区医疗卫生合作项目有效运转,北京17家医院与河北20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33项临床检验结果在京津冀296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20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在155家医疗机构试行共享。五年来,三地先后成立了京津冀图书馆联盟等5个协同发展平台,在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文化活动、演出艺术发展等领域实现资源互通共享。五年来,京津冀共享优质教育,学生们接触的学习资源更丰富:北京“数字学校”云课堂已向天津和河北开放,三地中小学生可以共享北京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五年来,北京累计与津冀开展教育帮扶项目60余项,签署基础教育合作协议13项,京津冀高校干部、教师异地挂职交流成为常态。


第七,人才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构建。高等教育的发展必将与国家战略布局同频共振,高校作为人才、科技、成果聚集之地,理应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的重要力量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各地高校主动融入、做好服务,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在津冀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科技合作,已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关键技术攻关再到产业示范应用的特色链条式布局。京津冀三省市科技创新合作不断加强。北京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约780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约7500家。例如天津大学积极对接产业资源,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升级。与石家庄制药集团、华北制药集团联合组建抗生素、维生素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新奥集团组建清洁燃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3

协同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意义在于,能够为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探索一条新路,推动形成大的世界级城市群,提高城市群发展的质量效益,并带动整个环渤海地区发展。


第一,区域经济发展快速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河北省关于提高城市国际化建设水平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城市和区域规划相继出台,北京新的“两翼”——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个新城,在规划中逐渐成型,京津冀地区开始告别“单中心聚焦、摊大饼发展”的发展模式,变成“一核”辐射“两翼”齐飞。京津冀三省市可基于自己发展战略,快速推进区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动情比喻“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第二,交通等要素资源加速一体化。伴随着京津冀区域内交通、公共服务等生产要素资源加速一体化,区域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区域综合交通协同发展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区域经济整体协同发炸和区域经济增长力充分发挥的前提和基础,交通、公共服务等一体化有利于增强区京津冀区域的聚合力,刺激区域内消费、投资与出口,促进区域经验技术的交流与传播,促进生产要求的合理配置,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的流通与协作。

第三,产业转型升级稳步发展。北京作为我国政治经济科技中心,吸引了全国大量人才、技术、资金资源,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北京正在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文化创意业等为核心的“高精尖“的产业结构,将首都非核心功能和相关产业向周边城市转移和疏解。同时,田径天津与河北之间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存在着错位竞争,因此天津会将部分同质化产业疏解到河北相关地市,实现专业化分工,因此,京津冀递去的产业转移将为河北省产业转型与升级提供机遇。


第四,生态环境改善带来溢出效应。随着京津冀递去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京津冀三省市可整合旅游资源,升级基础设施,创建合理的旅游路线,打造高品质的旅游服务,在提升地区形象的同时,扩大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形象,吸引人才、外资发展其他产业,使地区收获客观的经济效益。


4

或将面临的严峻挑战

第一,北京虹吸效应。京津冀地区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北京吃不完,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这句话折射了北京强大的“虹吸效应”下地区发展的不均衡、不协调。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中,目前只有“一核“整个目标达到了,除了北京地区保持了高速增长,天津市在近两年GDP增速全国后几名,河北省的经济增速依然是不愠不火,河北地区承接北京转移的优质产业并不多。北京发展太厉害,是一种吸附型城市,辐射效应不明显,需要培育几个河北的中等城市承接北京天津协同发展。


第二,转移产业落后。在过去的几年间,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主要目标还是为了减轻北京自身的压力,因此北京疏解的区域批发市场、区域物流中心、一般制造业,这些北京疏解的产业,其实本身一般都是比较落后的,即便疏解到了京津冀地区,也不能支持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三,人才流失。由于河北省高等教育与京津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在京津产业向河北转移过程中,劳动力所需巨大,尤其对高水平、高层次人才需求增加,如果京津地区聚集的高层次人才不能够随着产业转移同比例转移的化,河北省就会面临京津冀产业融合过程中高层次人才缺乏的窘境,对河北省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制约效应。


第四,污染转移。多年以来,京津冀地区一直是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区域,特别是河北省的发展模式长期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资源浪费、水资源短缺、土地沙化、空气质量差,雾霾严重。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河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如果承接了一些高污染产业,将会严重影响河北省经济的综合发展,损害区域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三省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地区一体化的过程中,三地将会加速实现协同化发展,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经济增速能更快。根据京津冀地区对于2019年经济增量的预期,2019年三省市经济增速预期大约如下:


北京市:2019年经济增速预期是6-6.5%;

天津市:2019年经济增速预期是4.5%;

河北省:2019年经济增速预期是6.5%;


当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的新阶段,各地应当抢抓难得的战略机遇,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动转型升级,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推动地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因此华彩认为,要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加快改革步伐:


一是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包括推进金融市场一体化、土地要素市场一体化、技术和信息市场一体化等;


二是构建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包括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机制、生态环境保护联动机制、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等;


三是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包括建立区域内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劳务协作会商机制等;


四是开展试点示范工作,着力打造若干先行先试平台,推进重点领域先试点。


-END-

本文由华彩研究团队授权发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18744220702(同微信)

配图均来自网络

 说明:针对文章涉及的内容,有个性化需求以及需单独深入沟通的,敬请致电华彩大白:18221335680(同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民企管控公众号



1.团不管控,到底行不行?

2.财务管控若不行,集团要患"心脏病"!

3.财务管控四大系统,你的公司有几个?

4.在集团当了十几年领导,读了此文才明白什么是管控!

5.集团管控十大难,辗转反侧难入眠!

6.管控模式选得好,集团领导睡得着!

7.管控体系如何打造?你得需要一张设计图!

8.官宣 | 集团运作模式大揭秘!世界500强案例解析!

9.想说爱你不容易——母子公司到底该如何相处?

10.管控运作=合理避税?错!

11.集团管控该往何处去?国际巨头是这么做的!

12.首次公开 |  腾讯阿里等十家巨头的管控宝典!

13.人力资源管控,可不只是管人就好了!

14.从集权到分权,人力资源管控的大变革!

15.你该如何拯救被KPI困住的人力资源体系?

16.集团培训体系皇冠上的明珠—内部管理学院

17.绩效管理,该不该对战略实施效果负责?

18.由中国电竞IG夺冠而感,泛谈公平化的薪酬管理体系

19.马云凭什么敢把阿里交给他?选接班人必须明白这几点!

20.怎么管比选谁更重要—外派人员管理的7招鲜!

21.投后动态执行体系上篇——何为投后管理?

22.投后动态执行体系中篇——投后管理的最强解决方案

23.投后动态执行体系下篇——投后管理落地实操全解!

24.写给广大想要实现公司集团化的企业家们——白万纲

25.初步集团化会遇到这几个难事你碰到没?

26.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集团化的五大动因!

27.企业集团化的九大“土法”管控!——成长型集团管控连载之四

28.卓越的集团总部该是什么样?——成长型集团管控连载之五

29.集团领导必须要懂的3种管控模式!——成长型集团管控连载之六

30.集团管控的三板斧,少一个都不行!——成长型集团管控连载之七

31.集团管控无法落地?这12个方面你都做对了吗?——成长型集团管控连载最终章

32.真相 | 与某知名集团核心班子的一次深入会谈!

33.收藏版 | 成长型集团管控手册核心要点

34.小心! | 别让身边的蠢人把你毁了!

35.影响你生活的九大理论,纳什均衡排在……

36.中国商帮的前世今生——解码浙商经营之道连载第一章

37.说了你可能不信,大佬们就是这么发家的——解码浙商经营之道连载第二章

38.马云:走向联合,才能走向强大——解码浙商经营之道连载第三章

39.老板摇篮在浙江,集群发展看浙商——解码浙商经营之道连载第四章

40.没有浙江的小政府,就没有浙商的大运作!——解码浙商经营之道连载第五章

41.商会成立的一小步,浙商发展的一大步——解码浙商经营之道连载第六章

42.@所有人 | 谁能告诉我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43.马云:我为什么做浙商商会的会长——解码浙商经营之道连载第七章

44.《流浪地球》火了,但是它背后的这家公司可能要凉了!

45.联合资本运作的N重探索——解码浙商经营之道连载第八章

46.当年股价暴跌90%的辉山乳业,现在又要搞事情?

47.人脉?圈子?浙商教你如何玩转“同学经济”——解码浙商经营之道连载第九章

48.30个省份混改推进全貌图+72份政策原文+混改实施步骤

49.山西国企改革之魂——山西汾酒的“浴火重生”之路!

50."进出口贸易+整合制造”是国际化的推进器!——解码浙商经营之道连载第十章

51.这是什么操作?中国电信董事长突然挂帅中国移动?

52.欲与天公试比高!粤港澳大湾区挥斥方遒耀世而出!

53.要想富,先并购!——解码浙商经营之道连载第十一章

54.王东升头发白了,京东方却“红”了!

55.铁饭碗要丢了!事业单位转企到底是咋回事?

56.美团还要在巨亏的路上走多久?

57.2019年分拆上市第一枪!金龙鱼也要IPO了!

一码不扫,

何以扫天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